終於有機會再來李氏祖厝一訪,果真是太陽公有保祐,整天高雄各地都有雨,
但偶都沒遇到,嘿....
此行主要是把古厝再細拍一次,也順便看看附近的古厝,
而今年剛好是祖厝建造滿100年(可惜今年三月九的太陽公生沒能來),
好在那個拆除官司也勝訴了(新聞連結),才得以再訪一賞祖厝風華~
李氏祖厝之歷史與太陽公信仰:(文截選自維基百科,連結 HERE)
內惟李家先祖約在清乾隆年間(據推測為乾隆二十五年,1760年)
從江南的松江府(今上海市松江區)渡黑水溝抵臺,來到內惟開墾,
李生使及其堂弟李勇為李氏至內惟拓墾第一代,多以務農為主,後氏族逐漸繁衍,
成為內惟地區的大姓,李家聚落的分布在內惟社的中心地帶,緊鄰當時十分繁榮的內惟路,
李勇的後代大部分居住於頂厝,李生使的後代大部分居住於下厝,
頂、下厝因地勢高低而有此之分,兩者以內惟路為界。
李氏祖厝的建造可追溯至清代末年(待考,正廳仍埋有當年興建之磚契),
距今已超過百年的歷史,到了日治時期曾由後代李天輝及李榮,
於1916年(大正五年)元旦整修,距今已有百多年之歷史,當時此宅整修時,
以中央分金線分左右,分別找不同匠師建造,形成所謂的對場式建築,
為頂厝李建築群的第一進宅第,當時整修此宅第的所有磚瓦都出自李天輝先生所經營的磚仔窯。
李氏祖厝供奉有「太陽公」,並有「太陽公會」的祭祀公業,
每年農曆三月十九日是為太陽公生,相傳太陽公之信仰與明思宗有關,連橫《台灣通史》云:
「3月19日,相傳太陽誕辰,實則明思宗殉國之日也。聞之故老,謂明亡之後,
遺民不忍死其君,又慮清人猜忌,乃藉言太陽。太陽,日也;日,君象也,
故曰:『太陽一出滿天紅』,以寓復明之志。是日以麵製九豬十六羊供為犧牲,
則少牢之禮也」,後來逐漸演變為對於四季恩惠之感謝而祭拜。
原本臺灣民間多有此祭拜習俗,但現今已十分少見,李氏祖厝仍每年舉行祭拜儀式,
提供空間讓信眾參拜,但已將一些古時禮制簡化,李氏祖厝的太陽公祭祀十分罕見的,
為塑有太陽公神像(明思宗及其護臣),以及令牌、令旗等珍貴文物,
祭典時,上午是祭拜太陽公,中午辦桌慰勞錢來的信眾,下午再酬謝太陽公旗下的軍兵,
並選出下一位爐主,將令牌請回家供奉,並籌備下一年度的太陽公誕辰祭祀,
至今除了內惟地區外,遠從外地來祭拜的信眾也不在少數,
在高雄地區可說是十分珍貴的民間習俗延續。
在台南開基三官廟也有此類祭儀。
↓祖厝除了有左右護龍外,還有後龍的部分,占地頗大(可惜有台車擋住。。。)
↓右護龍(這邊好像還有李家人在居住使用)
↓左護龍(這邊為內惟人文交流中心)
↓堂號是隴西堂無誤
↓這個角度比較沒擋到字
↓天公爐
↓屋內的樣子,有門片擋著,就外面拍拍而己,中間應該是太陽公了吧~
↓形狀不錯看的門印
↓已上漆的斗拱,看不出之前是否有彩繪了
↓書卷:鳥語、鶯啼
上頭文字:(好像取自某菊花臨摹帖之一章節的圖案吧)
秋耀金華 倣滕昌祐畫王淑之菊頌 丙辰年(西元1916元)元旦立寫
滕昌佑,唐末五代畫家。字勝華,本為吳(治今江蘇蘇州)人。
唐廣明元年十二月(公元881年)初黃巢起義軍攻克長安,避亂隨唐僖宗入蜀,卒年八十五。
以文學從事。不婚不仕,書畫是好。情性高潔,常於所居,樹竹石杞菊,種名花異草,以資其畫。
王淑之,晋朝之文人、畫家,以愛菊、蘭知名。
王淑之《蘭菊銘》:蘭既春敷,菊又秋榮。芳熏百草,色艷群英。孰是芳質,在幽愈馨。
↓木窗還算很完整
↓上下的花紋
↓稅籍牌
↓這個看不出是什麼牌。。。待解~
↓牆上的撻角還保留蠻多、蠻完整的
↓簷下的好像不太一樣
↓又看到這個S型的裝飾磚了,細看發現它是片狀的、貼上去的,不是整大塊的實心S磚
↓牆堵上的裝飾花樣
↓屋前的津田型水拹仔
↓左護龍的大門
↓有貓洞耶,好像只剩這一個
↓右護龍前方
↓出自詩經大雅文王:「無念爾祖,聿修厥德。」
聿,發語詞,無義。厥,那個,不定的代稱。(發音=覺)
全句是說修養自身的品格,繼承先人的德業。
↓雖然是新的木門,感覺也蠻搭的~
↓馬背上的裝飾與精緻彩繪
↓左邊看得出有畫書卷
↓左護龍外側的三個磚窗很有特色
↓感覺像是新砌的,不是很完整的囍字
↓屋子後方(只有一進落)
↓比較完整一點的老窗
↓右護龍外側的兔耳(一直記不住它叫什麼。。。掛耳不是好記多了?)
↓往祖厝左後走去可看到一古井與鴻禧古厝
↓裡頭還有水,應該是還有在抽水使用吧~
↓一旁可愛的彩繪鐵皮屋
↓鴻禧古厝,有一說堂號鴻禧大多為李氏所用,但鴻禧感覺上又不太像地名,
所以...到底是做堂號還雅號使用?是不是從李氏開始使用?好像也是有點霧裡看花了。。。
猜想應該是跟梅魁的作用差不多,都是新宅落成時,取代堂號的吉祥語,
只是梅魁好像偏文人在使用,鴻禧好像偏李氏在使用吧(若沒有其它特殊的解釋的話)
↓正身左山牆上的
↓左護龍上的~
「李氏古宅」洋樓與李氏祖厝 (文截選自維基百科)
高雄市市定古蹟「內惟李氏古宅」洋樓宅第建築興建於西元1931年(昭和六年),係李榮先生經商有成,鳩工興建的,
而坊間則流傳是李榮為迎娶打狗仕紳陳啟貞(陳中和長子)之長女陳火月才聘請匠師建造,
洋樓宅第完工後,與著名的陳中和洋樓並列日治時期高雄市南、北兩大風格獨特的洋樓。
李氏祖厝的修建李榮也參與其中,古厝左半邊即為李榮所修建,
最早也曾在李氏祖厝左外護龍的尾間經營雜貨店(福興號),李榮家族則是在洋樓完工後,才從李氏祖厝搬入新厝,
李氏祖厝也可稱為是李榮家族的發跡地,每年當祭祖之時,李榮族人仍會回到祖厝來進行祭祀,
和李氏祖厝的關係是密不可分的,都是頂厝李建築群中十分重要的歷史建物。
民國88年(西元1999年),「李氏古宅」洋樓面臨都市計畫道路開闢,左半邊將被拆除的情形,
在公告要拆除李宅左側、準備拓寬內惟路379巷道路時,李家就開始奔走,希望能保留完整的景觀和格局,
加上關心地方文化人士的呼籲之下,高雄市政府終在同年將「李氏古宅」指定為市定古蹟,使其可以完整保存下來。
↓古厝現為家族長者安養天年之處,所以暫時並無開放給遊客參觀
↓可惜只能外頭看看,可以看到二樓的門楣上也有堂號隴西堂
↓洋樓後方還有另一口古井,不過有加蓋封起來了
↓往後走一點的另一間鴻禧古厝(另一間九如路上的鴻禧古厝沒拍,天熱。。。就沒過去拍了~)
↓附近九如路大馬路邊某老厝屋頂上的聚財缽(沒想到這裡也看得到,屋子本身是沒有很大間啦)
↓巷弄裡的喵星人,好久沒拍貓了,彼此相望許久,嘿....
文畢,感謝閱讀~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