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DSC02532.JPG

本站梅魁相關文章將進行一次大整理,

或許會精簡為只剩一篇,

也或許會將比較可以著墨的文章再擇篇po出,

請靜待整理,感謝~


本帖為網搜有關梅魁的資料,

主要用來區別彼岸的梅魁用詞,跟此岸梅魁古厝上的梅魁用意,

有著什麼時代或含義上的關聯



一。梅魁地名


廣東省湛江市坡頭區梅魁
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梅魁村
重慶市奉節縣梅魁鄉
重慶市奉節縣吐祥鎮梅魁小學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等

解釋:雖然有一說梅魁兩字為堂號,但台灣的這些梅魁古厝,
   好像也不全是這地區遷徙來台的(其姓氏也很多元),加上年代久遠,
      除非有相關文史或族譜佐證,不然要將之相連結,似乎頗有難度


 

二。梅魁第


“梅魁第”(又名九郎公祠)始建於明成祖永樂元年(1403年),
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,
為當時梅縣石坑鎮洪氏始祖念九郎率妻攜子,
廣東梅縣豐順縣豐良鎮布新村石坑鎮礤梅村安居之後所建。
是太平天國運動領袖洪秀全的祖居。(是其祖居地,不是故居地)
梅花為花中魁,是客家人崇尚的名花,
象徵著客家人不畏艱難,勤勞創業,勇於開拓的精神。
洪氏先祖給這座老屋取了“梅魁第”的好名字,
表達了對梅花品格的敬戴,也激勵後人要有梅花精神,可見先人頗具匠心。

而關於洪秀全,
於1814年誕生於廣東花縣(今廣州市花都區),
是九郎公十六世後裔。
所以應該跟梅魁第之間關聯性比較小了一點,
(連洪秀全到底有沒有到過梅魁第都是小問號),
所以...梅魁第外的洪秀全立像,
應該是紀念的意味比較濃厚吧

解釋:雖沒有相關的說法"梅魁第"這三字是建屋時就使用,
或是中後期才改用(洪氏堂號為燉煌),或因洪秀全的關係才掛置"梅魁第"?
但還是可以感覺到梅魁兩字在早期絕對不是女性用詞,
而是一種勝於嘉勉用詞的吉祥語,故以此來回推台灣的這些梅魁古厝,
其中也有不少客家子弟,
若又因洪秀全成了太平天王(國)(1850-1872)的原故,
想必這也是一般民居,會不分姓氏或族群,
進而群起使用而造成一股懸置梅魁石匾熱潮的原因之一吧
(時間上也頗為巧合的接近)
(只是這樣的說法跟屏東赤山的潘氏梅魁的解釋好像有很大的出入,
 令人又陷入五里霧中....)


 

三。獨占梅魁


沈姓於明末清初方才在陸豐市開基,當其時人口很少,
卻先後出了沈龍震、沈瑞麟父子和沈展才、沈春光父子四名舉人,
這在科舉時代的陸豐是個不大不小的奇蹟。
沈龍震,字雷默,號鷗亭,順治十四年(1657)進士。授山西夏縣令。
賦性耿介,公餘手不釋卷,喜接引後學。系陸豐市河西鎮石頭山開基祖,設有“四古堂”,皇封“獨占梅魁”。

解釋:這裡的梅魁兩字,在時間上也是相對比較早出現的,
應該在1700年前即有’
看得出像是文魁、武魁(科舉)之外的特別嘉勉;
故一般民宅掛上梅魁,是否除了表示為文人世家外,
亦可能家族裡有子弟考取秀才以上的名次吧


 

四。梅魁獨占

  安溪梅嶺堂坐落于魁斗鎮鎮西村嶺頂(古又稱梅嶺),故名。
內供奉金府元帥。清嘉慶年間(1796-1820年),梅嶺辦有私塾,為鎮撫黃氏大二房樂山派裔孫求學的所在,
在書房大廳中供奉主神金府元帥,為廟學合一。
廟堂於民國間傾圮。1984年,僑親黃甲鎮捐建一間大廳供奉主神。
鎮東村僑親黃清田及該村僑親、善信集資10多萬元,後又在廳兩側各建兩間廂房及下廳,
配建副庭、戲台、金亭。寺堂內至今仍保存著古雕金府元帥神像,
有“梅冠群芳鰲首佔;嶺滋雨露萬民沾”、
 “梅蕾欲放神光普照;嶺虹獻彩恩澤齊沾”、
 “梅蕊宣春鎮元帥;嶺鐘播福撫生民”、
 “梅魁獨占金府第;嶺峻鰲頭舍人風”等楹聯。
春節後,該村信眾擇日奉神像迎香巡境,並於農曆十月初十做“佛生日”。

解釋:此文只是說明梅魁兩字也會出現在跟梅字有關的地方裡’
   可見有時梅魁兩字應該只是吉祥用語,而無其它特殊意義吧


 

五。二度梅(清末白話長篇小說),作者:惜陰堂主人 (趙鳳昌or宣澍甘,依所查生平,應為後者才是)


這部長篇小說,寫的是梅、陳兩家的悲歡離合的故事,
其中,著意描繪了梅魁之子梅良玉、陳東初之女陳杏元的愛情故事。
作品以唐代肅宗年間為背景,展示了較為廣闊的生活畫面。
山東濟南府歷城知縣梅魁,在任十年,為官清正,"只吃民間一杯水,不要百姓半文錢"
在他被晉升為吏部都給事以後,對奸相盧杞之流不僅不趨炎附勢,而且敢於正面衝突。
因而被奸相盧杞陷害,斬首西郊。盧杞還假借聖意,捉拿梅魁全家。
梅魁之子梅良玉及其母,只好棄家而逃,開始了顛沛流離的生活。
他幾經周折,幸而來到陳東初家,並與杏元小姐聯姻。
但盧杞為了達到陷東初於死地的目的,又害杏元小姐出關和番,把梅良玉和杏元小姐這對情侶活活拆散。
在奸相盧杞的搜捕中,梅良玉又得到鄒伯符的庇護。
在經過艱難曲折的磨難以後,梅良玉終於闈戰得捷,名列金榜首位,
並被欽封為巡按,除暴安良,在皇帝的親自主持下,得以和杏元小姐完婚團聚

在梅良玉的曲折、痛苦的經歷中,交插描繪了陳東初之子陳春生的故事。
他在父母被捕入天牢,姐姐被逼和番,奸相盧杞對他進行追捕的情況下,
歷盡艱辛,被漁家所救,被邱公收養,最後中了榜眼,與周玉姐結為伉儷
這兩個青年人的愛情故事交插描繪,彼此輝映,構成了曲折複雜、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,
使整個作品變化多端,波瀾起伏,不時陷入絕境,旋即絕處逢生,扣人心弦,撼人肺腑,
使讀者隨著主人公的經歷、遭際,時喜、時怒、時哀、時樂,可以說,這是一部可讀性很強的小說。
注1:趙鳳昌(1856-1938),字竹君,號松雪道人,又號惜陰,惜陰主人,室名惜陰堂,江蘇武進人。
注2:宣澍甘(1858-1910),譜名懋甫,號時生,字雨人,惜陰堂主人,浙江諸曁人。清末著名學者、經學家、文學家、語言文字學家、書法家、教育家

解釋:惜陰堂主人編著此書時約在1880年後,所以跟梅魁古厝應該是沒有直接的關聯,
但其是否有一個較原始的故事版本,早在明清之前就已在民間廣為流傳,
若此,依故事情節,宅第上掛上"梅魁",除了是為忠臣的表徵,亦是終獲功名的一種展現吧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白小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