楊氏家族源自福建省泉州府南安縣橋頭鄉十五都,
於明鄭(鄭成功)滅亡之後,楊武之子楊文始定居於楠梓右昌,
楊文被稱為「唐山祖」,亦即楊家在右昌之始祖,傳至現今約有11世
↓楊家在右昌是個大家族,在附近隨便問都有人可指引古厝方位,
惟古厝現為市定古蹟,部分仍為民家,參訪時請勿過度喧嘩哦~
↓看到錯落不齊的牆磚,就會很想捕捉它的風采~
↓古厝好像原來有三進落,走進來的這裡是第二進(原來的第三進吧)
↓楊雲峰(1859〜1913)、楊雲漢(1861〜1881)於光緒6年(1880)聯袂科中武秀才,「兄弟同科」的美譽競相走告,成為右昌人的美談。
↓其叔父楊腰(1836〜1902)為紀念這項光榮事蹟,斥資增建第三進雁尾大厝,光緒8年(1882)11月落成。
↓粉特別的窗花
↓造型奇特的天公爐,是大象嗎?
↓牆上很奇怪的英文字匾,查了一下才知道它的由來:
此字匾為薩爾牟遜(Salmson 2A2型)偵察機機翼上的字號,
1934年時由楊清溪先生(1908.5.3~1934.11.3)自日本購回,稱為"高雄號",
楊清溪先生為台灣第一位非軍事飛行員(有飛行士資格),也為台灣第一位擁有私人飛機的人,
只是飛機在當年環島飛行墜機,楊先生也因此英年早逝(26歲)
(其墓塚也是造成話題的飛機型造型哩)
↓用來勸誡子孫之醒世文匾
↓這裡也有章可以蓋,只是沒什麼造型~
↓護龍(廂房)門楣:「藏書」
↓護龍(廂房)門楣:「種德」
↓原本的壁畫己模糊不清
↓附近人家前好像也是很多水協仔
↓繞回來前面的第一進逛逛,相傳此進之雁尾為第七世楊石寧(1839〜1890)科中武秀才時所增建
↓木製感覺很有年代的楊姓係統紀念牌
↓現今之楊氏族譜圖(忘了看是不是最新的,搞不好新一世又誔生了~^^)
↓第一進之背面
↓後面有個小花園,因無法進入,拍個外觀看看就好~
其它資料補注(轉載自高雄市文化局網頁):
右昌楊家本是中國福建省泉州府南安縣橋頭鄉十五都人。相傳開臺祖楊文(1670〜?)約於康熙年間隻身來臺,初於萬丹港五房口作苦力,靠搬運船舶貨物謀取微薄工資為生,並在右昌搭草寮過日。楊文育五子,後僅存三脈,後代子嗣以經營魚塭起家,不過前六代歷史已難考察。
右昌楊家是漁塭業大家族,同時也因出了五位文、武秀才,而備受讚譽。第一位科中武秀才者是第七代的楊石寧(1839〜1890),右昌人稱「楊大老」,為楊家開創第一階段的高峰。楊家祖厝的第二進(今之第一進)的雁尾大厝可能就是此時所增建。後來,其次子楊步升(1872〜1915)考中文秀才,父子登科而傳為佳話。不過,最受人矚目者,乃楊石寧同輩堂弟楊雲峰(1859〜1913)、楊雲漢(1861〜1881)於光緒6年(1880)聯袂科中武秀才,「兄弟同科」的美譽競相走告,成為右昌人的美談。其叔父楊腰(1836〜1902)為紀念這項光榮事蹟,斥資增建第三進雁尾大厝,光緒8年(1882)11月落成。至此,楊家古厝大體完成。後來,楊腰的獨子楊雲階(1873〜1919)亦不惶多讓也科中文秀才,一門五位文、武秀才為楊家締造空前的輝煌。
楊家古厝為西北向之三合院建築,前後共為三進落,各落間不相連。每一落形體大致雷同,皆為正身、左右伸手及左右龍之組合,並有寬廣的內埕。
正身中央為正廳,兩側各有兩個房間。左右伸手又各有兩個房間,護龍則隔成五個房間。正廳門額勒有「兄弟同科」石匾是為了紀念楊雲峰和楊雲漢的科舉事蹟,廳內左牆壁上掛有「高雄號」飛機機翼,乃第八代子弟楊清溪(1908〜1934)做環島飛行時不慎失事之遺物。左右護龍(廂房)門楣則分勒有「種德」、「藏書」橫額,十分典雅古樸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