_DSC3463_1.jpg

在3月初終於有機會來一探加蚋埔的公廨,

雖然對平埔公廨沒什麼特別的了解,
但還是帶虔敬的心來拜訪~

 

↓走沿山公路經泰山鄉公墓不久後就會看到公廨的指引牌

_DSC3441.JPG

_DSC3442.JPG

↓往右轉還要再走上一小段路,約近一公里吧

_DSC3443.JPG

↓到達公廨了

_DSC3444.JPG

↓雖然入口有草製的牌樓,但一旁的金爐跟公廨的建築型式還是偏閩式廟宇吧

_DSC3446.JPG

↓夜祭是農曆十一月十五日,可惜來晚了,沒看到盛況~(文底有文資局的介紹文)

_DSC3450.JPG

↓公廨前的3顆莿桐樹,也成了祭拜的神靈

_DSC3533.JPG

_DSC3514.JPG

 ↓可能是漢化後的關係,此處少了擺獸骨

_DSC3462_1.jpg

_DSC3463_1.jpg

↓公界忠原廟應該漢人給的名字吧

_DSC3519-1.jpg

 ↓公廨裡祀奉的神靈很多樣化,特別對這個像石頭公的祖靈石很感興趣~

  (看網文說原來這裡的馬卡道族拜的是矸仔佛(大概就是瓶子仙吧),因怕被他族破壞才改用石頭,

   近代漢化亦深後(改信它教),許多祖靈石遭到棄置,最後才統一安置於此公廨內,原來神明不給力,亦有落難時哩....)

_DSC3522.JPG

_DSC3453.JPG

 ↓平埔公廨好像都會這樣點香煙拜神~^^

_DSC3458.JPG

_DSC3460.JPG

 ↓金爐就沒什麼特別的

_DSC3452.JPG

↓另一邊拜的是溪頭兄,是一祈雨石

_DSC3465.JPG

_DSC3466.JPG

_DSC3469.JPG

↓側邊還有拜土牛兄

_DSC3470.JPG

_DSC3473.JPG

_DSC3476.JPG

↓廟後方沒什麼東西,是一大片的鳳梨田

_DSC3479.JPG

_DSC3483.JPG

↓公廨裡的壇位,拜的是阿姆祖、篤加阿立祖、尫姨七姐妹

_DSC3486_1.jpg

_DSC3488-1.jpg

↓包著紅布的是祀壺,有3個石頭有包紅布,其它的沒有,不知差別是什麼呢?右邊有個雨王,應該祈雨時的祭拜對象

_DSC3489-1.jpg

↓祭拜品也有花露水、口紅呢~^^但不知是給哪一位用的?七姐妹嗎?

_DSC3491-1.jpg

_DSC3495-1.jpg

↓壇前方的三個祀壺(?)立在那裡也蠻特別的

_DSC3498.JPG

↓一些農用器具,夜祭時用的嗎?

_DSC3499.JPG

_DSC3501-1.jpg

↓好像是開向水禮時用的器具

_DSC3503.JPG

↓壇下方也有拜石頭呢,不知是屬哪一種石呢?祖靈石?

_DSC3504.JPG

_DSC3512.JPG

↓這個就不清楚了,有空再來查查~~

_DSC3511.JPG

↓公廨前的田園景色跟大武山脈~

_DSC3528.JPG

歷史源流發展概況(載自文化部文資局網頁,文章部分若有侵權疑慮,麻煩告知移除,謝謝~):
加蚋埔馬卡道族人除了固定的年度夜祭之外,
尚有祈雨祭、作向、走鏢及走孝等不定期舉行的各種民俗活動。
早期加蚋埔族人每遇乾旱時,即由部落頭人召集長老和尪姨會商準備前往水源頭祈雨。
祈雨時所有參與的族人都必須唱祈雨歌,祈雨地點大都在口社溪上游舉行。

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:
每年農曆十一月十五日,是加蚋埔馬卡道族的祖靈「阿姆」的祭典日或稱夜祭。
是日,族人便頭戴哈網(花環)身穿傳統服裝,每個人都是以歡喜的心情來到公廨,
準備一年一度的夜祭活動。下午四點過後陸續有各種祭品運來。
此時公廨前地板上已擺上若干祭品包括:豬、羊、米粟、檳榔、蕃薯、芋頭以及水果等等。
下午六點左右,由尪姨手持清香,面朝東南方呼請祖靈降臨公廨接受族人的祝壽。
接著陸續進行各祭典禮儀如下:
1.祭拜祖先桌2.狗靈祭3.土牛祭4.開向曲5.開水向6.點獻豬7.敬天公8.敬阿姆及趒戲等等。
隔天十六日上午約九點半,部落及國小和社區媽媽所組成的趒戲班已前後來到了公廨前廣場。
首先由泰山國小學生擔任頭班的趒戲,接著社區的媽媽及部落長老也依序進場趒戲而完成了神聖的任務。
馬卡道族人的趒戲意涵,是族人以虔誠的心娛樂祖靈,向祖靈表示敬祝的意思。
中午時分,部落族人與來賓一起享用「平安午宴」之後隨即於二點左右
擲杯選出下屆頭家及爐主後宣佈年度夜祭活動圓滿結束。


檢視較大的地圖 

arrow
arrow

    白小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